-
白鱼尾果
中药材“白鱼尾果”。出处:《闽东本草》。功能主治:治小儿蛔疳。用法用量:白鱼尾果一两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饭,连服三至四次。出处:出自《闽东本...…
-
白辣蓼
中药材“白辣蓼”。别名:蓼子草、马蓼、假长尾叶蓼、假长尾蓼、山蓼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草地上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及河南、...…
-
白鱼
中药材“白鱼”。别名:鲌鱼(《滇南本草》),鱎鱼(《纲目》),白扁鱼(《本草求原》)。出处:孟诜。生境分布:生活于江河、湖泊中,一般在水的中...…
-
白鸡屎藤
中药材“白鸡屎藤”。别名:臭皮藤、臭茎子、迎风子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。出处: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生境分布:生林下、河边阴湿处。分布广西、广东、...…
-
白附子
中药材“白附子”。别名:禹白附子、独角莲、独脚莲、牛奶白附、鸡心白附、疔毒豆、麻芋子、雷振子。性状: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,长2~5cm,直径...…
-
白颖苔草
中药材“白颖苔草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田边、路旁、荒地和干燥山坡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陕西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四...…
-
白鱼尾
中药材“白鱼尾”。别名:溪桃、野桃(《闽东本草》),杨波叶、蒲羌癀、白波越子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出处:《闽东本草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山地或栽于...…
-
白金果榄
中药材“白金果榄”。别名:山总管、百解薯、银袋、苦凉藤。性味:苦,寒。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。用于肠炎腹泻,菌痢,腮腺炎。用法用量:3~5钱,水...…
-
白鲜皮
中药材“白鲜皮”。别名:白藓皮、八股牛、山牡丹、羊鲜草。性状:本品呈卷筒状,长5~15cm,直径1~2cm,厚0。2~0。5cm。外表面灰白...…
-
白铃子
中药材“白铃子”。别名:一面锣、小一面锣。生境分布:四川、西藏。功能主治:主治红崩,淋病,白浊,白带。别名:一面锣、小一面锣。生境分布:生态...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