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乳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羊乳

拼音注音 Yánɡ Rǔ 出处

《本草经集注》

来源

为牛科动物山羊绵羊乳汁

原形态

动物形态详"羊肉"条。

化学成分

每100克约含水分87克,蛋白质3.8克,脂肪4.1克,碳水化物5克,灰分0.9克,钙140毫克,磷106毫克,铁0.1毫克,硫胺素0.05毫克,核黄素0.13毫克,尼克酸0.3毫克,抗坏血酸1毫克,维生素A80国际单位。

与牛乳比较,山羊乳较富于脂肪及蛋白质,而绵羊乳更高。山羊、绵羊乳脂肪的脂肪酸,饱和者皆以棕梢酸为最多,但山羊比绵羊含肉豆蔻酸、癸酸较多;不饱和脂肪酸皆以油酸为主,也稍含十二碳烯酸、十四碳烯酸、十六碳烯酸等。

性味

甘,温。

①《别录》:"温。"

②《药性论》:"味甘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

温润补虚。治虚劳羸弱,消渴,反胃,哕逆,口疮,漆疮。

①《别录》:"补寒冷虚乏。"

②《药性论》:"润心肺,治消渴。"

③《孟诜》:"治卒心痛,可温服之。"

④《食疗本草》:"补肺、肾气,和小肠,亦主消渴,治虚劳,益精气。"

⑤《日华子本草》:"利大肠,(治)小儿惊痫疾。"

⑥《纲目》:"治大人干呕及反胃,小儿哕啘及舌肿,并时时温服之。"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煮沸。外用:涂敷。

复方

①补肾虚,亦主中风:羊乳合脂作羹食。(《食疗本草》)

②治病人干呕:羊乳汁饮一杯。(《千金方》)

③治小儿哕:羊乳一升,煎,减半,分五服。(《备急方》)

④治小儿口疮:羊乳细细沥口中。(《小品方》)

⑤治漆疮:羊乳汁涂之。(《千金方》)

摘录 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羊乳

拼音注音 Yánɡ Rǔ 英文名 Goat or Sheep Mild 出处

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。《纲目》:羊乳,白牝者佳。丹溪言反胃人宜时时饮之,取其开胃脘、大肠之燥也。

来源

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乳汁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apra hircus Linnaeus2.Ovis aries Linnaeus

采收和储藏:取乳羊的乳汁,消毒后鲜用。

生境分布

生态环境:1.为饲养家畜之一,口种颇多。

2.为饲养家畜之一,品种多达300余种。群居动物,以草类粉良。怕热不怕冷。
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全国各地。

2.分布几遍全国,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。

原形态

1.山羊,体长1-1.2cm,体重10-35kg。头长,颈短,耳大,吻狭长。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,雄性者角大;角基部略呈三角形,尖端略向后弯,角质中空,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。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。四肢细,尾短,不甚不垂。全体被粗直短毛,毛色有白、黑、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。

2.绵羊,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。基体重随品种而不同,最小不过20kg,最大可达150-200kg。外形特征亦有多样。有的雌、雄均有角;有的二者皆无角;有的仅雄性有角。角形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,具有两层:外层为粗毛可蔽雨水,内层为纤细的绒毛,藉以保温。但改良品种仅存内层的绒毛。前后肢两趾间具有一腺体,开口于前部。具有泪腺。

化学成分

山羊或绵羊的乳汁,每100g约含水分87g,蛋白质3.8g,脂肪4.1g,碳水化物5g,灰分0.9g,钙140mg,磷106mg,铁0.1mg,硫胺素(thiamin)0.05mg,核黄素(riboflavine)0.13mg,烟酸(nicotinic acid)0.3mg,抗坏血酸(ascorbic acid)1mg,维生素(vitamine)A80u。与牛乳比较,山羊乳较富于脂肪及蛋白质,而绵羊乳更高。山羊、绵羊乳脂肪的脂肪酸,饱和者皆以棕榈酸(palmitic acid)为最多,但山羊比绵羊含肉豆蔻酸(myristic acid)、癸酸(capric acid)较多,不饱和脂肪酸皆以油酸(myristic acid)为主,也含少量十二碳烯酸(dodecenoic acid),十四碳烯酸(tetradecenic acid),十六碳烯酸(hexadecenoic acid)等。

药理作用

山羊乳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。在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5%的山羊乳,3H-TdR的摄入量增加9.6倍,为加入2%胎牛血清活性的42%,而牛乳无此作用。山羊乳经加热处理后,促细胞生长作用季低。抗小鼠EGF抗体可使山羊乳的促细胞生长作用降低4%,抗人IGF-I抗体没有影响。有证据表明山羊乳的细胞生长促进因子为EGF,但其结构与人或小鼠的EGF可能不同。

性味

味甘;性微温

注意

1.《千金·食治》:“令人热中。”2.《日珠本草》:“绵羊奶,不利气喘和虫病。”

功能主治

补虚;润燥;和胃;解毒。主虚劳赢瘦;消渴;心痛;反胃呕逆;口疮;漆疮;蜘蛛咬伤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煮沸或生饮,250-500ml。外用:适量,涂敷。

各家论述

1.《别录》:补虚冷虚乏。

2.《药性论》:润心肺,治消渴。

3.《孟诜》:治卒心痛,可温服之。

4.《食疗本草》:补肺、肾气,和小肠,亦主消渴,治虚劳,益精气。

5.《日华子本草》:利大肠,(治)小儿惊癎疾。

6.《纲目》:治大人干呕及反胃,小儿哕啘及舌肿,并时时温服之。

摘录 《中华本草》

七洲客 » 羊乳
免责声明: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;专业问题请咨询医师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获取更多健康咨询请关注“七洲客全球购”公众号!

上一篇
下一篇

相关推荐

  • 溪荪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溪荪的功效是什么

    1、功效:根状茎入药,清热解毒,捣烂外敷治疗疗疮肿毒,可治疗胃痛、腹1653痛、便秘及食积等。 2、溪荪(学名:Iris sanguinea Donn ex H...

    2022-07-24 17:56:54
    9
  • 小柿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小柿子用处真不少

    1、淡化色斑。人们食用小柿子能吸收大量的番茄红素,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,它能防止人体内色素生成,并能阻止色素在皮肤表面堆积,可淡化人类皮肤表面的色斑,经...

    2022-07-24 17:22:38
    10
  • 一叶萩

    中药材“一叶萩”。别名:小粒蒿、横子、粉条、老鼠牙、马扫帚牙、小孩拳、叶下珠、狗舌条、八颗叶下珠、山帚条条、狗杏条、花帚条、山扫条、老米饮、假金柑藤、大鲤鱼泻子...

    2022-07-11 17:51:28
    37
  • 一味药根

    中药材“一味药根”。出处:《贵州良间方药集》。原形态:植物形态详

    2022-07-11 17:51:27
    22
  • 一匹绸

    中药材“一匹绸”。别名:白面水鸡、白背丝绸。性味:微酸、微苦,凉。功能主治:祛风利尿,化痰止咳,止血活络,拔毒生肌。用于肾炎水肿,肝硬化腹水,风湿疼痛,内伤吐血...

    2022-07-11 17:51:25
    20
  • 一年蓬

    中药材“一年蓬”。别名:野蒿、治疟草。生境分布:生长于山坡、及田野中。为归化植物,江苏、江西及长江南北各省多有野生。原形态:二年生本草,高20100厘米,被平展...

    2022-07-11 17:51:24
    19
  • 丁癸草根

    中药材“丁癸草根”。出处: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功能主治:清热,解毒。治痈疽,疗疮,脚气浮肿,瘰疬。 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

    2022-07-11 17:51:22
    52
  • 一颗针

    中药材“一颗针”。别名:黄连、三颗针、刺榴根、子檗、刺檗、山石榴、刺木仔根、大刺根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通常种植在路旁或沟边作绿篱用。 资源分布:栽培于河北、陕...

    2022-07-11 17:51:21
    15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runsly@qq.com

工作时间:8:30-18:00
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