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橄榄根
中药材“橄榄根”。别名:白榄根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低海拔的杂木林中,有栽培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...…
-
橄榄核
中药材“橄榄核”。出处:《纲目》。生境分布:主产福建,此外,广东、广西亦产。性状:果核呈梭形,两头钝尖,红棕色,上有6条棱线,质坚硬,不易碎...…
-
橘核
中药材“橘核”。性状:本品略呈卵形,长0.8~1.2cm,直径0.4~0.6cm。表面淡黄白色或淡灰白色,光滑,一侧有种脊棱线,一端钝圆,另...…
-
橘叶巴戟
中药材“橘叶巴戟”。别名:橘叶鸡眼藤、水冬瓜、椿根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岸地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(西沙群岛)、海南。原形态:...…
-
樱额
中药材“樱额”。别名:樱额梨、稠梨子(《盛京通志》),臭李子(《东北木本植物图志》),玛嘎(蒙名)。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。生境分布:生长于河岸...…
-
橘红
中药材“橘红”。别名:化州桔红。性状:本品呈长条形或不规则薄片状,边缘皱缩向内卷曲。外表面黄棕色或橙红色,存放后呈棕褐色,密布黄白色突起或凹...…
-
橘白
中药材“橘白”。出处:《本草便读》。性状:干燥内层果皮呈黄白色海绵状的薄层块片,内表面常有橘络的痕迹。质疏松轻软,有弹性。气芳香,味微苦而甘...…
-
樱桃水
中药材“樱桃水”。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。原形态:植物形态详…
-
橘
中药材“橘”。别名:黄橘(《本草图经》)。出处:《本经》。原形态:①福橘(《泉南杂志》),又名:绿橘(《纲目》),红橘、大红蜜描、漳橘、红柑...…
-
橘叶
中药材“橘叶”。性味:苦,平。功能主治:行气,解郁,散结。用于乳腺炎,胁痛。用法用量:1~3钱。别名:橘子叶(《滇南本草》)。出处:《纲目》...…